登录 | 注册
中华穆氏论坛、团结姓氏兄弟、振我家声、兴我中华!
中华万家姓 >> 中华穆氏论坛 >> 芳 名 录 >> 浏览主题 版主
 
 新闻公告   源流古迹   家谱分支   姓氏人物   姓氏企业   芳 名 录   姓氏取名  全部分类
  回复:振兴穆氏 第 11 楼

穆(Mù)姓源出有三:
1、出自子姓,以谥号命姓。“穆”是古代帝王诸侯死后的谥号,是“布德执义,中情见貌”的意思(贤良、和气之意)。据《元和姓纂》所载,春秋时,宋国有国君宋宣王,他死后由其弟和继位,执政九年,临死时遗诏传位给宋宣王的儿子与夷,而让自己的儿子离开宋国,到郑国去做事。和死后,与夷继位,即宋烈日殇公,因和为君主时贤良和气,所以给和加谥号“穆”字,史称宋穆公。后来,宋穆公的支庶子孙就以祖上的谥号命姓,称穆姓。根据《戴氏家乘》记载:宋穆公是宋戴公之弟弟。故穆姓与戴姓同源。
2、北方鲜卑族复姓所改。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所载,南北朝时,北魏“代北八族”之首为丘穆陵氏,隋魏孝文帝迁都洛阳,定居中原以后,改为汉字单姓穆氏。
3、源出西北回民复姓所改。回族中的穆姓,主要来自经名首音。如经名“穆萨”、“穆罕默德”、“穆罕麦”、“穆八剌沙”都可取“穆”。元代的回回世家穆古必立其后裔大多以穆为姓。此外,清代归附回回呢牙咱木,任职内务府,后也改姓穆氏,遂为穆姓回族的又一支。回族中的穆姓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。据《元史·氏族表》中就有回回世家穆古必立等,迁徙入住中原后,改用首音单姓为穆氏。
二、迁徙分布
我国的穆姓,是商汤的后裔。这一点,有《姓纂》上的记载足资证明:“宋穆公之后支孙氏焉,汉楚元王友有穆生,或作缪,亦音穆,河南。”换言之,穆姓是由“以王父字为氏”而来,推溯起来后世的宋氏,实际上谊属兄弟。实际上,我国的穆生人士,历来虽不多见,但姓氏来源的头绪却不少,除了源自商汤的汉族后裔之外,还有南北朝时有北魏王朝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代族丘目陵氏,以及300年前满清入主中原以后,许多满洲旗人的改姓为穆。关于1500年前代族改姓为穆的情形,唐代的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》中记述得十分清楚:“代人,本姓丘目陵氏,代为部落大人,为北人八族之首,孝文迁洛阳改为穆氏。”所谓“北人八族之首”的代族,实际上就是北魏的前身,也属于鲜卑族。唐代的肃宗时期,“杨、穆、许、李”被目为4个大的世家,其中穆家的光辉,是由当时的侍御史穆宁所创,而由他的4个儿子发扬光大。据传,穆宁最成功的地方,是他家法,他严撰家令,训谕诸子,结果4个儿子都德性和粹,每一个都在朝廷上出人头地,分别高官为御史丞、监察御史等,显见穆氏家法的成功。穆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。春秋时,宋国国君宋宣公的弟弟“和”在位九年,仁义治国,施德政,又将君位传给他的侄子而没有传给儿子,因此,受到人们的称赞,他死后谥号为“穆”,宋穆公的支庶系子孙有的以此为荣,就以“穆”为姓。宋国是殷商贵族后裔,因此穆姓起源于殷商王室之姓子姓。南北朝是民族大融合的时候,许多少数民族纷纷改汉姓,北魏的丘穆氏族也是其中的一支,据魏书官氏志记载,在南北朝时期,北魏鲜卑族的丘穆氏随北魏孝文帝南下,定居洛阳,也改姓汉姓“穆”。穆姓后来在河南河南郡发展成望族,世称河南望。路史云炎帝之后;姓纂云宋穆公之后。

作者:60.2.41.* (2009/1/10 11:07:19)   回复此贴
  回复:振兴穆氏 第 12 楼

【穆姓宗祠通用联】
〖穆姓宗祠四言通用联〗
外书六事;
内署四千。
——佚名撰穆姓宗祠通用联
全联典指明代沂水令穆相,字伯寅,三元人。正德进士,授沂水令。外书“六事”、内书“四知”以自勉,政绩著闻,升监蔡御史。抗言直谏,人称“真御史”。联中“六事”,指考察地方官政绩的注项内容:一曰田野辟,二曰户口增,三曰赋役平,四曰盗贼息,五曰军民和,六曰词讼简,(见《金史.百官志一》)。“四知”为后汉杨震拒贿的典故。《后汉.杨震传》:“王密为昌邑令,谒见。至夜,怀金十斤以遗震。震曰:‘故人知君,君不知故人,何也?’密曰:‘暮夜无知者。’震曰:‘天知,神知,我知,子知,何谓无知?’密愧而出。”
五王世袭;
四子成名。
——佚名撰穆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南北朝时北魏代人穆崇,道武帝拓跋珪流寓独孤部时,他曾往来送过给养,从此受到器重。北魏建立后,他又参与统一北方的战争,官至太尉,封宜都王。儿子穆观、孙子穆寿、曾孙穆平国、玄孙穆能,世袭宜都王。穆观字闼拔,明元帝时官至太尉;穆寿,太武帝时官至侍中、中书监。下联典指唐代河内人穆宁,安史之乱时,任河北采访使,肃宗时官至秘书监。曾撰写家令训子,为人称道,四个儿子穆赞、穆质、穆员、穆赏都成名。穆赞字相明,宪宗时官至宣歙观察使;穆质,宪宗时历官给事中、开州刺史;穆员,字与直,工文辞,曾任东都留守杜亚幕僚;穆赏,官监察御史。他们兄弟都有令名而平和纯朴,当时有人以美味比喻他们:穆赞如酪,穆质如酥,穆员如醍醐,穆赏如乳腐。
汝南世泽;
训子家声。
——佚名撰穆姓宗祠通用联
全联典指唐·穆宁,撰家令种训诸子。
远征六省;
勇冠一时。
——佚名撰穆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清代将领穆占(?-1683),满洲正黄旗人。顺治间,从都统卓洛等驻防云南、湖广等省讨吴三桂。三桂死,他从贝子彰泰规取云、贵、围昆明。三桂孙世璠自杀,云南始平。师还,授蒙古正黄旗都统、议政大臣。下联典指后魏尚书穆头,以侍御郎从太武征赫连昌,勇冠一时,拜司监。从太武田崞山,有虎突出,搏而获之。后从征白龙等,以功进爵建安公拜尚书。
文传琬琰;
家继球琅。
——佚名撰穆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北宋·穆修能文,继承柳开,力尊韩、柳。下联典指唐·穆宁

作者:60.2.41.* (2009/1/10 11:09:16)   回复此贴
  回复:振兴穆氏 第 13 楼

〖穆姓宗祠五言通用联〗
求书逾万卷;
拒敌届七宿。
——佚名撰穆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后魏司农卿穆子容,少好学,无所不览,求于下书,所在写录,得万余卷。武定中官汲郡太守,终司农卿。下联典指宋代湖北提刑穆璌,为衡阳县尉时,元将兀良哈入寇,璌提兵相拒七昼夜,城赖以完。仕至湖北提刑。
国色朝酣酒;
天香夜染衣。
——佚名撰穆姓宗祠通用联
全联典出唐代诗画家穆修己,于唐玄宗时,会内殿牡丹开。帝问修己曰:“今京邑盛传牡丹诗,谁为首出?”修己对曰:“中书舍人李正封诗曰:‘国色朝酣酒,天香夜染衣’可为首出。”帝嗟赏。
呈祥光舜化;
表庆感尧聪。
——穆寂撰穆姓宗祠通用联
此联为唐代诗人穆寂《冬至日禅风应候》诗句联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〖穆姓宗祠七言通用联〗
守道具财机之哲;
秉礼有知人之明。
——佚名撰穆姓宗祠通用联
全联典出汉代中大夫穆生的事典。
撰修家训扬伦礼;
著作古文挽颓风。
——佚名撰穆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唐代盐山尉穆宁,尝撰家训诸子。先是韩休家训子侄至严,贞元间,言家法者称韩、穆二门。下联典指宋代颖州文学参军穆修。郓州人。字伯长。时学者从事声律,修独以古称。

作者:60.2.41.* (2009/1/10 11:10:02)   回复此贴
  回复:振兴穆氏 第 14 楼

名人精粹 穆崇:北魏名臣,在东晋十六国和北魏道武帝拓跋王圭之时,曾接连三次救道武帝于危难之中,又多次跟随道武帝南征北战,官至太尉、加侍中,封宜都公。穆丑善:北魏名臣,累官至天部大人,在北魏初年战功卓著。穆岂页:穆崇少子,以武勇见称,曾从虎口中救出太武帝,并跟随太武帝、文成帝东征西讨,在灭大夏、讨猱然等战役中建立功勋,累官至征西大将军,另封建安王。穆宁:怀州河内(今河南沁阳)人,唐朝名臣,累官至秘书监。性刚直,奉公守法,重视家教,让儿子从小熟读礼法,要求儿女一言一行不可失礼。穆修:郓州(今属山东)人,大中祥符年间,赐进士出身。时学者从事声律,修独以古文称,因为他研究成绩卓著,得欧阳修赞许,有《穆参军文集》。穆相:陕西三元人,明朝正德进士,授沂水令。外书“六事”、内书“四知”以自勉,政绩著闻,升监察御史。抗言直谏,人称直御史。穆占:清代将领,满洲正黄旗人,曾转战湖广、云南等地剿讨吴三桂,立下大功,授蒙古正黄旗都统、议政大臣。穆半园:江苏扬州人,清朝画家,善刻竹扇骨,工仕女及书法。穆清:天津人,清代画家,字楚帆,善花鸟草虫,师法恽寿平而别具风格。穆扬阿:清代书画家,纽祜禄氏,满洲镶黄旗人,官广西知府,工诗、画。穆僖:一作穆熙,字柳泉,号晚问堂主人,满洲镶蓝旗人,清代著名书画家,耽吟喜画,性尤倜傥,书学王原祁,与唐岱齐名。有《万壑松风图》、《秋涧古松图》,其《松石长春》、《松亭云岫》等图,得乾隆皇帝题诗。穆彰阿:满洲镶蓝旗人,道光九年充领班军机大臣,鸦片战争中,他进言皇帝罢去林则徐,后又建议批准耆英所签的《南京条约》,是议和妥协政策的首要支持者。

作者:60.2.41.* (2009/1/10 11:27:01)   回复此贴
  回复:振兴穆氏 第 15 楼

穆姓由“以王父字为氏”而来
我国的穆姓,是商汤的后裔。这一点,有《姓纂》上的记载足资证明:“宋穆公之后支孙氏焉,汉楚元王友有穆生,或作缪,亦音穆,河南。”换言之,穆姓是由“以王父字为氏”而来,推溯起来后世的宋氏,实际上谊属兄弟。

  实际上,我国的穆姓人士,历来虽不多见,但姓氏来源的头绪却不少,除了源自商汤的汉族后裔之外,还有南北朝时有北魏王朝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代族丘目陵氏,以及300年前清入主中原以后,许多满族旗人的改姓为穆。关于1500年前代族改姓为穆的情形,唐代的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》中记述:“代人,本姓丘目陵氏,代为部落大人,为北人八族之首,孝文迁洛阳改为穆氏。”所谓“北人八族之首”的代族,实际上就是北魏的前身,也属于鲜卑族。

  唐代的肃宗时期,“杨、穆、许、李”被目为4个大的世家,其中穆家的光辉,是由当时的侍御史穆宁所创,而由他的4个儿子发扬光大。据传,穆宁最成功的地方,是他家法,他严撰家令,训谕诸子,结果4个儿子都德性和粹,每一个都在朝廷上出人头地,分别高官为御史丞、监察御史等,显见穆氏家法的成功。


作者:60.2.41.* (2009/1/11 13:08:47)   回复此贴
当前总数:18 每页5条 当前3/4页 [1] [2] [3] [4 


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,请 登录 注册 发贴.


当前在线:共1人 会员0人。列表: 游客
本论坛网络实名:中华穆氏论坛  执行时间:453.1 毫秒
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,与 中华穆氏论坛、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
Copyright by www.10000xing.cn   中华万家姓   天驷文化
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